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活用“变量”思维:铜仁旅游角色“边缘”变“前沿”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6-06-29 00:25:17
活用“变量”思维:铜仁旅游角色“边缘”变“前沿”图为铜仁松桃苗王城景区。 杨云 摄

  中新网铜仁6月26日电 题:活用“变量”思维:铜仁旅游角色“边缘”变“前沿”

  作者 杨云 王林成

  “我是被‘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生态宜居·心灵故园’10秒形象片吸引来的。”北京游客黄微微告诉记者,“宣传片展示的是风景,梵净山震撼的是心灵。”

  与黄微微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金发碧眼的艾伦,这位来自美国纽约的大学生也是因为铜仁梵净山的形象宣传片而来到中国贵州铜仁寻美。

  今年春节期间,“世界公园梵净山”15秒专题形象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大屏,累计播出次数达1400次。这段以英语为主语配中文字幕的形象片,用全景航拍展示了贵州梵净山的奇幻神秘磅礴浩然,格外引人。

  武陵之巅、佛教名山梵净山,是铜仁乃至武陵山区的重要标志,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厚重的佛教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日益引人关注。

图为铜仁思南乌江景区。 杨云 摄图为铜仁思南乌江景区。 杨云 摄

  “世界公园梵净山”,已成为山地公园省贵州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铜仁市共接待游客23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8亿元。今年一季度,铜仁市共接待游客948.65万人次、旅游收入7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6%、48.3%,增速排名贵州省前列。

  “井喷式”增长,已经成为铜仁市民口中的热词和关注的兴奋点。

  近年来,铜仁市以构建政治生态好、经济生态活、社会生态优、自然生态美“四位一体”大生态格局为统领,用好用活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等政策,坚持实施“四化同步”战略,加快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积极推动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大跨越工程,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国际知名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井喷式增长。

  铜仁以“全域资源统筹、全域规划统筹、全域景区建设、全域标准管理、全域产业融合、全域综合执法、全域服务旅游、全域领导协调、全域旅游考核、全民共建共享”为路径,着力推进全域旅游体制改革。

  记者采访了解到,铜仁通过实施全域旅游体制改革,体制机制壁垒不断打破,旅游产业发展关系不断理顺,旅游生产活力不断释放。

  公路、高铁、航空、航运等立体交通体系的完成,使地处贵州最东端的铜仁不断拉近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旅游的角色由曾经的“边缘”变为“前沿”,已经成为贵州向东开放的“桥头堡”。铜仁,正在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转化为政策红利,将前所未有的比拼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

  铜仁的理念是,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在山上还是山脚,处处是景区、景点,人人都是铜仁的旅游形象代表。

  铜仁市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把一产、二产、三产串起来。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理念,把园区作为景区来打造。工业以及其他行业也在和旅游相融合,实现“旅游+”的效应。

  “发展旅游业,就是要把生态长板优势拉长,把脱贫短板补齐。”中共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表示,铜仁将借力旅游大发展,真正把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铜仁市充分发挥梵净山、佛顶山、乌江、锦江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挖掘和提升大生态、大健康文化属性,进一步提高“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推进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万山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以梵净山、佛顶山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启动申报铜仁国家公园。以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基础,整合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申报铜仁世界地质公园。

  一张张分量重、含金量高的世界级旅游名片,正在引领铜仁旅游走出贵州,向国际知名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大踏步迈进。(完)

相关阅读